跳至主要内容

008.再来的弥赛亚之功成身退 (约1:8)

他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见证。(约18

前面说过,在犹太人渴望基督降临时,约翰的声音如清泉流进大家的心,清洗各自的心灵。
因为约翰的特别,让渴望基督到来的犹太人自然而然的把约翰当作是那位要来的弥赛亚。
纵然约翰一直的在解释自己不是那位要来的基督,人的心其实有时很奇怪,在弥赛亚没有真正来之前,想要大家接受这个事实真的很难。
受罗马帝国压制的犹太人,渴望的是能过独立的日子。在知道弥赛亚已经诞生的那个年代,自然是满心的等待着。
犹太人在等待寻找弥赛亚过程中,没少受骗。总有些人冒充自己就是弥赛亚来混吃骗喝的,好在不是来自 神的,也存活不了多久。慢慢的也就暴露出来了。
约翰就不同了,他完全满足了犹太人心中弥赛亚的形象。
首先,约翰年纪太小的时候,父母就带他离开家乡。在他还没有独立能力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就是约翰本人,都可能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族谱?
这样一个背景,不就是死无对证吗?那约翰还真的可以像麦基洗德那样的来历不明呢?
旧约圣经中麦基洗德不就是我们主耶稣的影射吗?看施洗约翰这个身世,不就完全的符合吗?
再来,约翰传“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这也是让犹太人给约翰加分的地方。
在当时的那种境况下,在所有的人都在指望弥赛亚到来的情况下,谁会还有这份心思来想天国的事?人人都希望犹太人能复国,能有自己独立的国家,天国,神的事,离他们太远了。
只有来自 神的弥赛亚才会想天国的事,人哪有这份境界来想 神的事?自己的日子都解决不了,还会想和自己当前无关的 神国的事的?
所以,前后来连接,真是越看约翰越像。虽然约翰一再的否认,但那也可能是出于策略上的考虑。
当年希律就是因为弥赛亚的出生对犹太的伯利恒进行大屠杀的,虽然时间过去多年了,谁也不能保证罗马政府是不是还在耿耿于怀?
而且对犹太人来说,弥赛亚的到来就是来掌王权,就是来建立政权的,这是公开的秘密。相信罗马政府的官员不会不清楚弥赛亚的身份,不会不清楚弥赛亚的使命。
小心驶得万年船。约翰不承认自己的身份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在没有举事之前,大家慎重一些还是好的。
犹太人不是傻瓜,既然约翰不承认,也就由得约翰的说词,只是各自都打着小算盘。
要举事自然在各个方面都得准备了。人是必备的,财力的支撑也不能缺,打仗打的不就是钱吗?
在约翰还在单纯的想着推广“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时,那些心中已经认定的犹太人已经在积极准备了。
所以约翰的那句“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的广告词,传播之远,都把加利利分封的王都吸引过来了。
按理说,约翰是在犹太地给犹太人洗礼,和加利利地相差还挺远的。
当年不是现在,交通工具发达,路也好走,可能一会就能到了。那个时候,要不走路,要不坐船,都不是什么快速的交通工具。
约翰在犹太地做宣传才多久,就把那个加利利分封的王给吸引过来了。约翰这个大嘴巴,根本无视人家是大官的身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真是哪壶不开偏提哪壶。人人都只是在私底下议论的话,被他当着众人的面捅破,不是找死是什么?
自然再次传回到加利利分封王那里时,约翰的话就完全的走样了。这下希律就是不想恼羞成怒都不行了,约翰的牢狱之灾也就在所难免了。
也许大家不理解的是,约翰总共才传了半年的广告词,怎么这么快就歇息去了呢?传的时间长一点,不是对那位要来的弥赛亚更有利吗?
从圣经中我们知道,主耶稣和约翰年纪也就相差半年。约翰三十岁出来传天国的福音,主耶稣也是三十岁出来传道。
约翰除了把广告词给宣传出去,给主耶稣铺垫外,再来做的事就是给主洗礼。本来大的给小的洗礼,但是那个时候的约翰虽然不是祭司身份,可在犹太人心中他比祭司的位置还高。
去约翰那里受洗好像成了约定俗成的事了,没有经历过约翰的悔改的洗,反而会惹犹太人非议的。
我们的 神做事,从来都是按着习俗来走。既然犹太人有这份嗜好,主去让约翰施洗也没什么?又不会因此就降低主的身份,有什么关系呢?
何况 神给约翰的启示中就有如何确认 神儿子的异象。如果主不去接受约翰的洗礼,不和约翰接触,约翰如何确认、知晓呢?


所以,主耶稣去接受约翰的洗礼也就成了必须要走的流程。实话实说是约翰的一个好习惯,虽然这个习惯最终成了他的催命符。
当约翰给主洗礼时,真的看到了 神曾给他的预言。感动之下,约翰自然也就说出来了。
有人不信就一定有人放在心上了,这也给主在加利利传道留下了人脉。因为当时约翰说这番话时,恰好有彼得的兄弟在场。就算当时安得烈只是留意,没有太多的想法,也给后来主和他们打交道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见,约翰为主做的还真不少。看起来不起眼的,都是一条线。
给主做完洗礼后,其实约翰的任务也就完成了。那如何功成身退呢?
如果约翰还在传道,还在搞洗礼,就有点喧宾夺主了。何况约翰虽然只是短短半年的时间推广广告词,也已经让他成为犹太地的一个名人了。
如果约翰不急流勇退,那我们主出来传道,就会有点像互相抢夺地盘的感觉了。
这在人类是常发生的事。功高盖主,忘了自己起初的身份,借机举事,中国的历史上有太多的例子了。
不过 神不好这口。在约翰还在搞洗礼时,我们的主并没有大肆铺张,虽然还在传道,不过动作并不大,以铺垫为主,偶尔来一次神迹,轰动一下。
试想一下,如果主耶稣一受洗,就急不可耐的出来传道,那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像中国的军阀割据,主吸引了一帮人,约翰也吸引了一帮人,双方为抢夺地盘闹得不可开交,搞不好到最后会大打出手。
然后约翰在他门徒的怂恿下,造反起义,本来内心深处很清楚自己就是来陪衬的,现在被环境这么一折腾,私欲也就自然而然的膨胀了。
时势造英雄呀,纵然约翰不想违背 神的意愿,但是箭在弦上,由得了约翰的反抗吗?
这下好戏真是开锣了。神派来的铺路先锋和正牌主角斗上了,这戏怎么演都会很精彩,无论结果怎样?
想想都会觉得很荒唐,神把自己的战场设在人类,成了人类的一场戏,不是很滑稽吗?
还好 神没这个嗜好,也不会蠢到自己人互相残杀。
自然,以上的推测纯属本人个人的想像。事实上,约翰在给主耶稣洗礼完不久,被加利利分封的王希律给逮起来了。
约翰入了监狱之后,主耶稣才开始正式出来传道。前期约翰的铺垫,“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这个广告词的深入人心,给主带来不少的便利。完全没有因为是约翰打的广告而受影响。
我们人做事容易着急,总觉得自己既然已经受洗了,就要抓紧时间传福音了,时间紧迫呀。
没有想过,做事要循序渐进,要有进有退,不是一味的进攻,也不是一味的后退。分寸只要拿捏的恰当,一定是事半功倍。
反过来,欲速则不达。急急忙忙的也不见得就能把事情给做好。
就像主耶稣,如果一受洗完就不管不顾的和约翰抢地盘,怎么可能抢得过约翰?
那个时候的约翰已经深入人心了,而主只不过是被约翰洗礼过的人,有什么资格和约翰抢?
搞不好因此惹来犹太人的反感,以后再想建立这份群众基础就很难了。
而约翰入狱之后,主再出来就不一样了,有点像继承约翰的家业似的。约翰这么庞大的人脉基础总要有人来继承的吧。
再加上大家回想起来约翰曾经所说的,自己不是那位要来的弥赛亚,也说过主就是那位要来的弥赛亚的话,就会在第一时间对主产生好感。
虽然主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是人的脑袋是有记忆的。在主那些神迹的伴随下,犹太人对主的认同会比对约翰还要快。
约翰除了传那句广告词,除了大家推上去的搞洗礼外,除了思想单纯见人就骂外,可是一个神迹都没有显现过的。
而主就不一样了,除了那句广告词,除了对圣经的认识、了解比约翰深远外,可是一直的神迹不断的。给人医病,让死人复活,在旷野无中生有,靠着几个饼就让五千人吃饱。
那对犹太人来说,真是太实实在在了。如果说约翰的广告词抚慰的是犹太人的心的话,那我们主耶稣的行为是让犹太人得到真实的好处。
约翰更多的是在理想层面,是人无奈之举。但主耶稣展现的是当前的,也有理想层面,更有当前能得到的。
相比之下,约翰比主逊色多了。
如果主是在约翰没入狱之前就搞这些事,犹太人不会接受得这么快,只会觉得主爱炫耀。在约翰入狱之后做这些事,就不一样了。
犹太人在约翰入狱之后,本来觉得希望又破灭了的。现在主的能力比约翰更强、更厉害,犹太人怎会不欣喜若狂呢?
希望又重生、复活了,又怎会计较主传的福音可是约翰的广告词呀,算不算侵权行为呢?
所以,我们做事时,时机很重要。真的要跟 神学习学习,学会把握时间。
而不是总是罗莽行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损失不起呀。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机会也会转瞬即过呀,错过了这个时机,下一次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7. 十大奇迹(二) (出8:22-23)

当那日,我必分别我百姓所住的歌珊地,使那里没有成群的苍蝇,好叫你知道我是天下的耶和华。我要将我的百姓和你的百姓分别出来,明天必有这神迹。(出8:22-23)                   从第四个灾难开始,严格的说,用神迹称呼比用奇迹更为贴切,考虑到统一性,考虑到当时的埃及人不信耶和华,就还用奇迹来形容接下去的神做事。         昨天讲到3个神显的奇迹时,法老手下的人也能做到。可以说是势均力敌,不分高下,显不出神有多大的能耐来。         今天的第四个灾难是虱灾。 神让摩西击打灰尘,使尘土变成虱子。这下子行法术的家伙干不出来了,而且他们身上也爬满了虱子。         比赛的结果很明显的出来了,这次神压倒性的胜利,行法术的也由衷的承认,只有神才能显这样的神迹。         愿赌服输,比赛的人是承认自己的水平了,但投资人却不以为然,输了又如何? 今天的掌控权还是在我手中。法老自然不放手。         第四个神迹虽然赢了法老,但并没有把以色列人分别出来,也就是说当时的虱子,以色列人的身上也照样有。         当法老在比赛时输了一局后,就有点不愿见摩西,想那家伙就一瘟神,每次见面总没好事。         但法老总不能一直窝在宫里不出门,这不,一出门又被摩西逮个正着,真晦气!         摩西见法老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容以色列人去”。         法老自然不肯,开玩笑,如果他这么轻易的放以色列人走,他还有什么威望管理埃及? 这摩西是脑子里进水了。         其实摩西也就意思意思地说那番套话,到了今天,如果摩西还以为说几句话,法老就会同意,那摩西就不值得神的恩待了。         从第五个神迹开...

110. 上帝撇弃了基督教,进天堂的条件(可15:27)

他们又把两个强盗和他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可 15 : 27 ) 基督徒,对这段经文有什么看法吗? 主耶稣并钉十字架不是单纯的只有他一个,还有两个同伴。那是什么概念呢? 本来这个位置应该是那两个强盗的同伙,而那个人因为犹太人的自作聪明,给保下来了,也就免了他的死刑。 当然他的位置也就不要空着了,刚好主可以弥补这个空缺。真是一举两得呀。 不过倒不知道那两个强盗会怎么想?都是同样的干这个鸡鸣狗盗的事,都在事件中杀过人,凭什么人家可以逍遥法外的,自己的运气就这么背呢? 所以难怪后来其中的一个强盗在讽刺主。 强盗能不知道主没有犯过罪吗?要说在犹太地的人说不知道有主这个人的,那除非他是外太空来的。 不巧的是,这个强盗是土生土长的,自然想不知道都难。只是气还是要撒一撒的,谁让主好好的,不会挑时间来跟他们抢位置? 如果主不是在这个时间犯案,估计他们三兄弟也就一起上路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当年桃园三结义时,多豪迈。现在可好,老大不跟他们一起走,这算什么? 强盗那叫一个不甘心呀。你耶稣不是   神的儿子吗?你不是让死人复活吗?你不是很厉害吗? 有本事你把自己给救下来,连带的我们也好沾点你的好运呀? 不过,另外一个强盗的心态就比较平和了。都要死了,还有什么好计较的? 老大也不是自己逃跑的,是犹太人选了老大,也怪自己的命,怨不得老大,更没必要迁怒于其他的人了。且不说这个人还从来就没有做过犯法的事,就是做了,也不能怪人家。毕竟和自己是没有关系的。 总算还有一个正常人,真是难得呀。 在这个癫狂的环境里,竟然还出现一个这么理智的人,真是难能可贵。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即将被钉十字架的罪犯。 可见,人的心态真的很重要。 这个强盗虽然不能用视死如归来形容他,但是他在面对自己所犯的事时很理智。理性的看待自己,理性的看待他人,如果当初他犯案时头脑也像这天那样理性的话,估计也就不会走上这条路了。当然这是后话,这世界没有后悔药可卖。 但是他能够在狱中反思,省察自己的罪行,也真的很了不起。难怪后来主说今天你就要和我一起看到天国了。 一个人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面对钉十字架的痛楚,还能有这份理智,可见这个人的人品还没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反过来,基督徒,各位有这位老兄的这份魅...

神与亚伯拉罕立约

当年神和亚伯拉罕是这么立约的: 于是领他走到外边,说: “ 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的过来吗? ” 又对他说: “ 你的后裔将要如此。 ” (创 15 : 5 )   亚伯拉罕梦中惊醒,发现是在做梦。他打开阳台的门,抬头望天,黑沉沉的,除了偶尔有飞机飞过的亮光,天上什么都没有。    于是亚伯拉罕放声大哭,耶和华神呀,我难道就要永远没有儿子吗? 耶和华神说:你傻呀,你看满地的路灯,你能数的过来吗?你的后裔就会如此。 你要学会变通,不同的环境就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一成不变是傻瓜的行为,你不要说你是我的子民。 而今神和亚伯拉罕是这么说的。 瞧,耶和华神多开通呀。现在的基督徒怎么就这么的榆木脑袋呢? 到底是不是耶和华神的子民呀,怎么一点灵气都没有呀。